2018-03-16
办好非学历继续教育,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清华大学 杨斌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并制定了行动指南和实施方略。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落实十九大精神,办好继续教育,高校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一、办好继续教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新时代更强调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终身学习理念,继续教育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点,高校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主力军,必须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创办夜大学,80年代成立全国首个继续教育学院,到本世纪初实施继续教育战略转型。2014年率先制定《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均把高质量发展继续教育、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
二、办好继续教育,必须明确定位,精准服务
高校必须面向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素质提升的需求,必须结合自身办学职能和优势特色,开展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提供精准服务。
一要在深化改革、建设双一流使命的驱动下,主动实施继续教育战略转型。我校紧紧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于2002年起逐步停办学历继续教育,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在综合性、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方面更具挑战度的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
二要坚持高质量、有特色、多类型、分层次的原则,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供灵活、多样、便捷的终身学习服务。我校每年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三支队伍为主举办高层次培训班近两千个,每年面授规模超过10万人次。从2003年至今,坚持开展教育扶贫,累计培训逾251万人次。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重点行业建立紧密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上万名央企班组长、军转干部、残障人就业指导员开展专业化、系统化、阶梯式的大规模定制远程培训。
三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打造特色精品项目。学校制定实施一系列举措,支持课程创新、品牌项目建设。近年来开发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创业战略、区域协同发展,促进非遗传承保护,央企领导人员EMT培训等一大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清华特色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
三、办好继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坚持全面从严管理
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四个服务”,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校更加重视党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党建工作,印发《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办学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教学督导,加强对继续教育师资、办学内容的管理;重德育,严格讲台纪律,实行师德“一票否决”;重格调,守护学术殿堂清静之地。
二要理顺体制机制,管办分开,从严管理。我校于2002年起建立并实施“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形成了权责明晰、发展有序、充满活力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建立健全涵盖招生宣传、教学实施、证书颁发,从入口到出口各个办学环节的20余项规章制度,构成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三要依托信息化技术促进全覆盖、全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校率先建立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教育部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总体部署,稳步推进继续教育改革转型和内涵式发展,努力满足新时代新需求,为服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2024-07
2024-03
2024-03
2024-03
2024-03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 电话查号台:010-62793001备案号:京ICP备15006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