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继续教育

这份荣誉,属于了不起的清华人

2021-03-03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办公室分别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0303-01.jpg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0303-02.jpg

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办公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03年,清华大学启动教育扶贫工作,依托远程教育技术优势,累计在全国1100多个县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构建覆盖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网络平台。2018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13年,清华大学开始定点扶贫南涧县。学校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由对口支援办公室协调具体工作开展,全校十多家直附属单位直接参与,持续深入开展教育、医疗、人才智力、产业、党建、消费等重点领域的帮扶工作,扎实助力南涧县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4月,南涧县成功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摘帽。

0303-03.jpg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这场来自清华大学的脱贫攻坚行动中,荣誉属于每一位奋战在第一线的了不起的清华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先进集体——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倾听关于他们的扶贫故事。

建党百年之际,恰是脱贫攻坚交卷之时。从北疆广袤草原到西南彝家山岭,从绿水青山的村镇到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一座座清华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启动。而这一切从2003年起就拉开了序幕。清华大学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成立教育扶贫办公室(2021年更名为“乡村振兴办公室”),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了教育扶贫工作。


十余年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对象,构建起覆盖广大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扶贫网络,先后建立了1100多个县级远程教学站,2019年接续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已在360多个县市区设站,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和产业等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实!定点帮扶不断线

“沙子里面主要成分是硅,硅融化变成纯硅,当我们有了硅片和掩膜版……”2020年9月28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教授王水弟用电子元件实物向孩子们解密了小小芯片的构成。

这是清华大学原教育扶贫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推出的系列科普活动。依托清华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近27.4万余名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他们大多来自中国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学校。其中,有1万多名来自云南南涧的中小学生同步在线听课。

0303-04.jpg

云南南涧县的同学们一起聆听王水弟教授的科普课

南涧与清华大学的联系不仅仅是这堂科普课。对于这个集“高寒、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彝族自治县来说,清华已然像一位相伴多年的老朋友,是良师,是益友,也是脱贫攻坚聚力发展的坚强后盾。

早在2008年5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南涧建立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云南南涧现代远程教学站”,面向南涧干部群众无偿输送高质量的教育资源。2013年4月,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安排,清华大学启动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工作,全面助力其脱贫攻坚事业。

0303-05.jpg

南涧县骨干教师通过远程教学站参加学习

由远程教学站开启的这段清华与南涧的帮扶情,一直延续至今。通过专题面授和远程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在大理州开设“清华讲堂”,组织师生赴南涧开展教育扶贫暑期社会实践,整合社会资源捐资助学,大规模培训南涧县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和产业人才,全面提升干部执政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0303-06.jpg

2019年12月,乡村振兴云南南涧远程教学站揭牌

2019年4月30日,南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提前一年脱贫摘帽。

2019年12月,在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基础上,清华大学乡村振兴云南南涧远程教学站正式启动。南涧作为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正展现着新时代众多乡村振兴教学站奋进的姿态。

快!三天送课到草原

2020年1月15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正式在全国人大机关定点帮扶的内蒙古自治区察右前旗、太仆寺旗(以下简称“两旗”)揭牌。在“两旗”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战略交汇的关键时期,教育的“造血”功能为扶贫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2020年6月12日,全国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紧急商议,围绕“乡村振兴”和“在线教学”两大主题,面向“两旗”基层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举办线上培训班。

从12日接洽商议,到16日开课实施教学,继续教育学院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完成课程设计、立项申报、学员信息收集、学习社群组建,以及助教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6月16日,线上培训项目如期开课。共有1422名基层干部和41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课程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学水平提升了。”

“这次培训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工作的为民情怀,也充分展现了贵校教职工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封全国人大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赞扬与感动。

三天送课到草原,离不开继续教育学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精心筹备的在线培训课程。通过雨课堂在线和卫星直播平台,2020年3月10日,继续教育学院正式启动了疫情期间第一个教育扶贫培训项目——“清华伟新教育扶贫教师信息素养与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在线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稳定教育秩序缓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继续教育学院还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云课堂、清华三农讲坛以及乡村教师各类学习项目,形成了从课程开发、组织模式、学习支持和学习社群运营的线上教学组织体系,搭建了以原教育扶贫办公室为中心,各教学站为节点的在线学习组织平台,努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在线教学新模式。

准!精细施策富脑袋

“清华大学之所以在我们安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是因为它开展的教育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深深地印在了40万安远老区人民的心中。”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唐伟仁的话,是对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最大的肯定与信任。

加强培训基层干部和产业致富带头人是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和根本。继续教育学院从地方需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面向基层干部和产业人才开发专题培训,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型做好衔接。

0303-07.jpg

组织基层干部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参访北京水峪村,学习乡村振兴创新举措

人的成长,是对未来最好的投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继续教育学院从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改变出发,助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全面支持乡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扶贫,还召唤着更多心系乡村教育的清华人。针对乡村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体育部、美术学院、外文系等院系,组织乡村教师参加伟新教育扶贫短缺师资培训,践行清华教育理念。

0303-08.jpg

李睦教授为乡村美术教师授课

美术学院李睦教授曾多次参与到培训乡村美术教师的公益项目中,通过为乡村美术教师授课,传播美术教育的价值理念,鼓励他们去启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逸夫小学美术教师刘菲菲在李睦老师的课后写下自己的感受:“艺术的力量是什么?是带给我们最完整的幸福人生。这是我们要为孩子们终其一生去努力的事情。” 这颗美育的“种子”在刘菲菲老师所在的学校生根发芽,辐射和影响更多的孩子们对美的追求。

继续教育学院持续面向贫困地区基层党政干部、农业产业人才、乡村教师等群体开展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超400万。清华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带来的切实成效,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当地的百姓,激活了他们对教育价值的认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红!云上党课促党建

2020年7月1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国强公益基金共同举办的“同上云党课”活动通过雨课堂线上开启。这堂特殊的“云党课”连结起分布在全国近104个县的5万余名基层干部,大家共同聆听了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冬雪主讲的党课——“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

“只有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不忘初心,走向未来。”韩冬雪教授的一席话让党员同志们如沐春风,倍感振奋。

内蒙古商都的基层党员在雨课堂留言区写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今天的党课学习,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党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信心。”

0303-09.jpg

安徽阜南教学站同上清华“云党课”

2020年12月8日,在陕西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一堂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的党课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耀州远程教学站正式开讲。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敬东教授以“百年中国的三个时代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方位”为题,从党的发展历史切入,为基层党员干部深入解读了全会精神。当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世贤教授带来了“面向第二个百年的新蓝图”的精彩报告,讲述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路径选择和战略举措等内容。

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依托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开展的线上“云党课”激发着无数乡村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热情,助力基层党建。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不断夯实,党建根基愈发扎实,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也愈加彰显。

0303-10.jpg

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在地方组织观看直播学习

扶贫扶志,驰而不息。2011年清华大学原教育扶贫办公室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的“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称号;2016年“清华大学教育帮扶南涧县典型项目”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18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2021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清华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肩负起的沉甸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十四五”开局首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再次勇担使命,不断总结深化教育扶贫的实践创造,把教育扶贫中形成的措施机制有效延续,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和内生动力,为“后2020”时期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探索贡献高校智慧。

摆脱贫困,历史洪流巨响,蕴藏着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也蕴含着清华人一脉相承的使命担当。

这是一所高校主动而为、服务社会的行动。这是一份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事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乡村振兴之路,清华人依然从心而行,步履坚定。


编辑:李晨晖 李华山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 电话查号台:010-62793001备案号:京ICP备15006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