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继续教育

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项目举办在线对话活动

2021-04-02

3月30日晚7点,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项目在线对话活动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成功举办。于歆杰、杨扬、程祥钰3位授课教师根据各自课程特点,与进修教师学员们深度分享如何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融合式、混合式),并通过互动答疑与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电机系教授、校在线/融合式教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歆杰以混合式教学中几个“小且大”的问题为主题,生动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实践混合式教学的一些思考,包括“我调不动学生”、“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会被累死”、效果“加法”和课堂内容“减法”的辩证关系、混合式教学课外学习和传统教学场景的课外学习有什么区别、“胡萝卜+大棒”等。于歆杰老师详细阐述了如何解教学实践环节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建议要把握课堂节奏的“五感”,即让所有学生有新鲜感,让所有学生有危机感,让所有学生有紧张感,让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让少量学生有荣耀感。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校在线/融合式教学专家指导组成员杨扬老师从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工具的角度与学员展开探讨。杨老师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们的教学工具也应该实时更新,把一些新的技术工具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她认为可以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一是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杨老师从大课堂与小课堂两种课堂模式分别阐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她认为课前储备可以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弹幕功能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习题实时推送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线上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发言,这些方式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

人文学院程祥钰老师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生成为主题,分享了在线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互动感。他认为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来考你”授课方式,在线技术提供了更多让学生生成课堂内容的可能,转变成“你出内容,我们来分析”。程老师通过一个实际教学案例展示了他是如何运用投票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学生呈现思考的内容,教师给出希望得到的解释的教学过程。他认为教师应该利用线上教学的技术优势“抓住”学生,让学生生成对问题的解释,老师提供对问题的补充,学生生成意见后,老师再对意见进行提升,学生暴露出问题和病症后,教师进行诊断并给出解决方案。总体而言,融合式教学给了老师很多启发和想象力。

三位老师分享过后,每位老师还就学员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互动答疑。

2021年春季学期新时代高校教师融合式教学公益进修项目已经开课一月有余,在此期间学员们亲身体验了清华的融合式教学,积极参与互动学习。雨课堂后台数据统计显示,12门课一个月以来,进修教师学员们经由雨课堂与授课教师之间的各种互动高达了4927次,人均6.25次。不少学员也发来了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表达了一个月以来的收获与思考,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互动交流,通过清华的公益进修项目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实践自身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对话活动由终身教育处副处长兼教务处副处长汪潇潇主持,约300位进修项目教师参加了本次对话。


编辑:终身教育处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邮编:100084 电话查号台:010-62793001备案号:京ICP备15006448号-1